一、新《会计法》于7月1日正式施行会计法是规范会计工作的基础性法律。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会计法的决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二、新《会计法》改了哪些?
1、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
一方面,提高了会计监督的地位,将其纳入企业了内部控制。
另一方面,财政部门监督各单位,新增了可以采用资金查询、财产冻结或查封、阻止出境等措施。
2、加大了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10项会计违法行为没有变化,依旧是“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等。
但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无论是针对单位,还是针对责任人,力度都大大加强了
将第四十二条改为第四十条,第一款第一自然段修改为:“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
对单位可以并处二十万元以下(原法: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五万元以下(原法: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
对单位可以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公职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处分
3、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极大的提高了处罚力度
先前无论是单位还是财务人员,对于财务造假是有点有恃无恐的,因为违法成本相对比较低:单位最高罚款10万,责任人最高罚款5万。
修改后的会计法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对财务造假、隐匿账簿等违法行为,罚款金额超大幅度的提高了。
其中,对单位的罚款,违法所得超过20万的,直接与违法所得挂钩,最高可以是违法所得金额的10倍。即便没有违法所得,视情节也可以给予20万-200万的罚款。
对于责任人,罚款金额也分成了两档:一般情况罚款10万至50万,情节严重情形,罚款最高200万。
这无疑是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沉重打击。鉴于违法成本的大幅提升,会计正式成为“高危”工作!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以后都不敢轻易尝试财务造假了。
4、侧面提升了对于财务人员的保护
修改后的会计法加大了对指使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根据新规定,老板或相关人员如果指使财务人员进行财务造假,情节严重的,最高可以面临500万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形式责任。
对比先前的5000-50000的罚款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侧面提升了对财务人员的保护。
其实,财务人的身份比较尴尬,像个夹心饼干,一边听命于老板指挥,一遍又受限各种制度约束。
个人认为,不如以后直接将财务人员收编,然后由财政机构委任到各个企业:这样财务人员不再受雇于老板,监督能力才会大大增强。
5、代理记账机构责任增加
修改后的会计法,新增了对代理记账机构的责任追究条款。
6、新增了减轻处罚的适用情形
这也算是个容错条款,符合条件的违法行为,可以获得从轻、减轻,甚至不予处罚。
总体来看,就是大幅提高了企业和财务人员的违法成本,建议企业老板、高管、实控人,以及各个层面的财务人员,要好好研读下其中的违法行为,避免触犯后被重罚。
三、《会计法》修订
对财税人的影响
1、对电子会计凭证核算进行了规范
新《会计法》规定,单位应当保证对电子会计凭证的任何篡改能够被发现,且防止电子会计凭证重复入账。
如果是利用纸质会计凭证的电子影像件进行核算,还应该建立纸质会计凭证与其电子副本文件的检索关系。
2、建立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新《会计法》要求单位建立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并纳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岗位相互分离制约、重大风险舞弊的报告程序、到建立监督评价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3、会计就业门槛有所提升
虽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将不再作为从事会计工作必需的准入证书,但不代表会计成为人人都能从事的职业。
新《会计法》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许可,却强调了“专业能力”的重要性。随着会计电子信息化、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冲击,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从业门槛也相应提升。
在新《会计法》下,财会人要规避风险,首先就要懂法,学习是财务人不可或缺的习惯,日常需要多学习《会计准则》《税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