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 “本地生” 定义调整一事备受关注,在众多赴港人才及其家庭中引发热议。这一调整不仅关乎教育资源的分配,更与香港的人才引进战略、社会发展紧密相连。香港身份,香港高才申请,深圳双利兴邦财税一站式服务。
今天,咱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一政策变动。
香港本地生定义
目前,香港虽未最终确定 “本地生” 定义,但 明确表示香港优才、高才、留学进修等人才引进计划的子女,只要持有香港身份证,就能享有本地生的教育待遇。 像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单程证、引进人才受养人(首次签发为 18 岁以下)签证等的学生,都被视为本地生。
也就是说,香港身份所带来的教育优势,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受养人子女依旧能以本地生身份参加 DSE 考试,申请香港本地大学。
香港教育资源分配
不过,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香港教育局有了新的思考方向。
为了让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同时鼓励对香港有实际贡献的人才子女家庭,教育局正在考虑根据学生的 在港居住时间、对香港的贡献等因素,实施 分层收费 ,打破以往简单的 “本地生” 和 “非本地生” 二元划分。
比如,香港劳联提议对来港人才子女加收 50% 的学费,这一举措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也体现了对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探索。
对于家长们关心的学费不同是否会影响大学学额分配的问题,蔡若莲局长表示,政府会综合考虑,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升学。
香港教育环境变化
除了 “本地生” 定义和学费政策的调整,香港的教育环境也迎来了新变化。
汉基国际学校和包玉刚实验学校这两所顶尖国际学校纷纷宣布扩建计划。
汉基国际学校被誉为香港的 “蓝血名校”,此次扩建配备了开创性学习空间、STEM 实验室以及表演艺术中心,新校园将容纳2-6年级学生,提供超过340个学额,预计2028年启用。
包玉刚实验学校作为江浙沪地区的名校,在香港九龙塘开设新校区,预计可提供不少于480个学额,2027年迎来第一批学生,其丰富的课程体系和优异的升学成绩备受家长青睐。
这两所学校的扩建,为赴港人才子女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
香港政府一直致力于吸引高端人才,近年来不断加码 “高才通” 计划,越来越多的人才带着家人赴港工作生活。
截至2024年10月,过去22个月内已有16万人才携家人来到香港。面对这一人才涌入潮,香港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优化,无论是 “本地生” 定义的调整,还是国际学校学位的增加,都在逐步适应新的需求。
对于赴港人才家庭来说,虽然目前香港身份所带来的教育优势暂时稳定,但政策的变化提醒大家要提早规划。
如果香港未来参考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对学生的居住年限、身份转换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提前规划才能更好地应对。 比如,若效仿新加坡划分永居和非永居,孩子可能需要尽早来港读书,以确保在考大学前满足转永居的条件。
香港 “本地生” 定义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利益和长远发展。我们要持续关注政策动态,为孩子的教育之路做好充分准备。香港身份,香港高才申请,深圳双利兴邦财税一站式服务。